为达到城乡环境整洁优美,实现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资源化”目标,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五莲县认真扎实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工作,并广泛宣传引导居民自觉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形成绿色生活新风尚。 垃圾分类规范化,构建宜居城市新环境。 为保障城乡垃圾分类工作的有序开展,五莲县成立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成立了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落实工作任务,严格考核办法。在具体推进过程中,按“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五莲县以开展城区环境综合治理和提升城区居民文明行为为切入点,坚持“管理行业必须管垃圾分类”和“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原则,形成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同时,按照“试点先行、党员先行、公共机构先行”的模式,全面推进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选择2个小区和1个集中办公区进行试点,总结试点经验,为垃圾分类工作全面铺开奠定基础。目前,五莲县城区公共机构已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分类试点覆盖12个社区、23个小区。县纪委监委按时间节点全程督导各责任单位垃圾分类推进情况,真正做到分类工作落实落地,着力营造美德健康生活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垃圾分类精细化,乡村“颜值”大提升。 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县委、县政府安排在全县完成“巷巷通”工程的村庄,率先实施农村“垃圾桶”工程试点,合理规划村庄垃圾桶数量、密度和摆放位置,推行垃圾分类收集,五莲县住建局经过多轮实地调研,以街道、乡镇为单位,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升乡村“颜值”,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根据五莲的山区特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点多面广,经过长期的摸索实践,创新总结出“两条主线、两条副线”的总体思路。其中,“两条主线”是按照“可焚烧”“不可焚烧”对垃圾进行分类,“两条副线”是按“可回收”“有毒有害”对垃圾进行分类。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在全县632个村庄实施农村“垃圾桶”工程,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目前已在全县258个村庄实施,分类工作成效初显。全县共建设垃圾集中收集点1266个。建设村级不可焚烧垃圾消纳暂存点256处、镇级不可焚烧垃圾填埋场13处,配置240l分类垃圾桶6795个、18l户用垃圾桶10.9万个。经过试点,“两主两副”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符合五莲农村实际,操作简便易行,得到了广大农村居民的认可和支持,垃圾分类收集后,可焚烧垃圾比例提高,也就提高了焚烧发电的效率。 宣传普及常态化,筑牢居民环保意识。 五莲县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集中宣传活动,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党员活动、大手拉小手等活动,印制分类指导手册、宣传单页等10000余份,宣传扇5000把,精心制作了分类动画宣传片利用广场公园、公共机构电梯和楼宇电子屏等多媒体进行宣传引导,举行专题晚会,访谈节目进行分类普及宣传。我们的垃圾“四分法”的作法入选了全国示范案例,而且是我省入选的唯一农村垃圾分类案例,做法也被央视移动网转发,阅读量近10万人次,国内主流媒体学习强国、腾讯视频、闪电网、齐鲁壹点、齐鲁网等多家传媒转发。2019年被日照市科技局选做“创新种子进行培育”,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将我县农村“垃圾桶”工程,实施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列入《山东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案例汇编》在全省进行推广。新建垃圾分类主题公园一座,公园选址于五莲县城南中心,周边学校、商区环绕,园内随处可见设计新颖的垃圾分类宣传标语。是一处集颜值、趣味、功能为一体的科普公园,已成为市民健身、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主题公园还配置垃圾分类动感体验馆,vr动感体验和分类游戏区,建设了智能感应垃圾分类收集点、厨余自发酵沤肥桶等前沿分类设施,除此之外还打造了一百三十米的青海路垃圾分类文化长廊,让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能携手自觉参与到垃圾分类当中。垃圾分类主题公园是营造垃圾分类氛围的重要举措,将垃圾分类宣传与居民休憩场所有机结合,让居民在休闲娱乐中也能学习垃圾分类知识,耳濡目染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提升居民文明素质,践行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共建锦绣五莲。 (文明五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