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网信日照”微信公众号推送了《看哭!日照女孩结婚前,收到五年前去世爷爷的手写婚联》一文,讲述的是享年97岁的爷爷患病后,事先为孙女(张女士)写好婚联,让儿子代存,待孙女结婚时相送的感人故事。 看到这则消息,听着张女士既感动又愧疚的倾诉,笔者也禁不住泪目。 是的,这就是我们父母、长辈。他们一生都在为儿女、子孙辛勤劳作,默默付出。他们对我们的爱,不是挂在口头上,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表现的。而这种默默的、无言的爱,才是最深沉、最无私、最伟大的。 正因如此,张女士收到爷爷5年前写好的婚联时,心中满是幸福、感动和感恩。在感动和感恩的同时,她也由衷地表达了自己没有在爷爷生前多陪陪他的遗憾之情。 事实上,像张女士的这样遗憾和愧疚,也可能会发生在我们身上。当我们整天忙于工作、不停奔波时,常常会忽视了我们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爸爸妈妈,他们在一天天地变老,我们能够陪伴他们的日子也一天天地减少……而等到他们生病,或者老去的时候,也就留给了我们“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和愧疚。 尤其是在当今,高度发达的经济和四通八达的交通,让越来越多的“好男儿”立志在四方,越来越多的“好巾帼”追梦到远方。由此,也就离家乡、离父母和长辈越来越远了。即使我们每个长假都回家,能与老人在一起的时间也是屈指可数。 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百善孝为先,为孝不要等,我们在满足老人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应该给予老人精神陪伴、心灵慰藉。尽量多陪陪他们,常回家看看,与他们聊一聊家长里短,让他们不仅衣食无忧,而且精神愉悦。 即使我们身在远方,无法回家,也要在汇款寄物、保障物质的前提下,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经常与老人交流,多汇报工作和生活,让老人放心,多听听老人的唠叨与嘱咐,让他们觉得自己还“有用”、说话还“管用”,从而心和气顺。 当然,如果条件允许,那么,还是尽量接老人到身边生活,以尽赡养义务,让老人在自己的陪伴和照料下安享晚年。(且行且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