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献血是懵懵懂懂的,当时对献血方面的知识一无所知,只凭着年轻时的一股劲,响应单位号召。”4月23日,孙守波回忆起第一次的献血经历笑着说,那时候以为献血会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但又想到可以挽救别人的生命,自己还年轻,再加上妻子的鼓励,就献了人生的第一次血。那年是2001年6月20日,他36岁,当时情景如今仍历历在目。 孙守波记得,献血当天是从单位集体出发,乘坐大客车来到日照血站,一路上他心里是忐忑加紧张。“从来没献过血,不知道献完会怎样?”他心里直犯嘀咕,但同时又在心里给自己打气,“我年轻,问题不大,既然大家都能献,我也没问题,我们不献,让谁去献?” 回想起第一次的献血经历,孙守波不好意思地说,那次只献了200毫升,但是感觉身体很虚,有点头晕。事后回想,之所以能出现这些症状,很大一部分原因跟自己当时害怕有关。 后来因为工作变动等原因,孙守波第二次献血是在2015年,这一年他献了2次,每次300毫升。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孙守波一直坚持到现在,每年献血2次,献血量从一开始的每次200毫升,慢慢到300毫升,再到400毫升。 随着献血量以及献血次数的增加,孙守波的心境也一路发生着变化,从开始的紧张害怕,到如今的从容淡定。现在还会在献血时拍照发朋友圈,引来朋友同事点赞的同时也会得到不少关心的话语,这让他觉得很温暖,他的这一举动也吸引了不少同事朋友自愿加入到了献血队伍中来。 孙守波告诉记者,他带动的不仅仅有同事朋友,更是带动了儿子。“儿子今年34岁,在我的感染下,从2018年开始献血,目前献血有3次了。孩子原先比较瘦,开始也是有顾忌,但是看着我这么多年献血身体依然挺好,也就放宽了心。”孙守波能够坚持多年献血离不开妻子的支持,一开始献血妻子就给足了他勇气,儿子能够参与献血也有妻子的功劳。“献血能挽救别人的生命,对社会有好处,适当献血,身体会更好,咱们家这是为社会做好事、做公益。”这是孙守波妻子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作为献血志愿者,孙守波收获了更好更健康的身体,获得了同事、亲友、朋友的认可。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普通铁路职工,想在有生之年,尽自己最大努力,为社会贡献自己微薄之力,增添一点温度、一点正能量。如果符合条件,他会一直献下去。(日照文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