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港区社工站的社工们又来到了陈疃镇低保户曹大叔家,给他家送去了米面等生活用品。前几年,曹大叔一家三口,父亲患肠癌,女儿患白血病,虽然享受低保等国家政策,但心理上一直很自卑,对生活丧失了信心。社工站的社工们听说这件事后,定期上门跟他们聊天,送米送面,联系医生教给他们疾病防治知识,为他们提供心理辅导和情感支持。 这是东港区社工站开展的“东风送暖,社会救助对象帮扶服务项目”中的其中一项服务。 去年6月份,东港区社工总站和9个镇(街道)社工站成立,在物质生活、医疗保障、心理辅导、精神慰藉、社会融入、能力提升等方面,先后服务社会救助对象155户。通过定期走访、常态化心理支持以及多方联系资源,不仅让这些群众的生活和心理状况得以改善,同时对他们进行培训辅导,让他们掌握多项生存技能。用曹大叔的话说,“这些社工真暖心,跟她们聊聊天,心情一下子就好了。” 社工站建立之后,秦楼街道社工站的专职社工闫苏一和李哲下沉到社区、小区、网格和群众身边。家庭走访、摸排需求、链接资源、提供精准服务,她俩近期的工作就是到残疾、低保、特困等家庭中进行走访,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和需求,然后跟服务对象一起解决因为疾病等原因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要解决困难群体的问题,需要我们社工掌握多种技能与知识,并且需要充足的耐心与信心。”李哲说,作为一名合格的社工,需要了解国家相关政策,资源整合和协调、沟通和同理以及心理辅导等多种技能。 去年,东港区各镇(街道)社工站根据群众实际需求打造了各具特色的“一站一品”社工站。其中,石臼街道社工站结合村改居撤改撤并、三庄镇结合养老服务开展的社工服务都具有十分鲜明的本土地域特色。 各个社工站成立以来,立足于困难群体帮扶、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突发事件处理四项工作职能,通过社会工作服务站、社会工作救助站、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三站”一体化运行,推动社区、社会工作、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慈善资源“五社联动”,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公益慈善组织和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服务,打造了服务群众的社会共同体,加快推进了n项服务成效的“一核双翼三站四驱五联动”的“12345 n”模式,让基层服务从“最后一公里”延伸向“最后一米”。(东港文明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