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近段时间,交警支队东港大队在辖区集中开展占用盲道停车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主要对机动车、非机动车占用盲道等进行治理。 对于普通人来说,出门行走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对视力残障人士来说却很困难。作为文明长期积淀的成果,在城建设计中保留盲道,有助于盲人日常出行,也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可以说是城市道路建设文明花束中明丽鲜艳的一朵。 然而,环顾生活中,令人遗憾的是仍有个别人将电动车、摩托车或者机动车违法停靠在盲道内,让盲人无法正常通行。即使有的盲人走久了,凭着感觉和经验能化险为夷平安通行,但遇到垃圾桶、大型堆放物,盲人行走仍有危险存在。虽然有关部门和志愿者也经常清理盲道,但仍阻止不了部分居民、车主的我行我素。也许在他们眼里,路遇盲人的机遇很小很小,暂时停放也无大碍。殊不知,不是盲人少,而是盲道很“忙”,盲人不敢走。 盲道虽小,但却是一面镜子。为盲人提供行路方便和安全的城市“导向标”,盲道的设置体现了一个城市对盲人的人文关怀和体恤,也是丈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之一。社会越是发展,我们越是应该注意这些“利他”价值的培育,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暖心氛围。而违规占用盲道,无异于和盲人抢道,对盲人的生活造成很多不便。 要让城市乱占盲道“失踪”,一方面要靠市民的自觉和监督,要通过公益广告、微信公众号等群众容易感知的媒介,帮助他们认识盲道的作用,从而自觉主动维护盲道的通畅。另一方面,也和城管、交警等职能部门的严厉监管和处罚息息相关。毕竟,高压之下难有莽夫。城市文明同样需要宣传引导和铁腕治理“软硬”两手一起抓,对一些屡劝不改的行为要整治处罚,形成威慑力。 一条盲道,不只是安全出行的道路,更是一座城市的人文符号。盲道物尽其用,文明才能散发光芒。世界那么大,风儿轻拂脸颊,阳光洒向大地,盲人朋友也想出门走走,去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上天已经蒙上了他们的眼,我们就别再占用他们的道了。陪伴他们的不仅只有拐杖,还有你我关心关爱的眼神。 希望每个市民都能从我做起,提高公德意识,让盲道时刻保持畅通,让我们的城市散发出更加浓郁的文明芬芳。(白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