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想起母亲,心里总是暖暖的,三十余年含辛茹苦,至今依然为我欢喜为我忧。现在,我已成为两个孩子的母亲,也早已真切体会到母爱的意义。 《游子吟》中有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从古至今,母亲在人的成长中至关重要,无论在哪个国家,何种社会阶层,散发出的母爱总会被人们歌颂和推崇,孝文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氛围,中华文化在不断地继承和发展,并在不断地实践中得到提升和发扬。 自古,“孟母三迁”“画荻教子”等故事被人们广为传颂,上述历史典故不仅寓意深刻,而且背后都有一位伟大母亲,犹如在浩瀚的历史长空划过一道道亮光,璀璨闪耀。母亲,从十月怀胎到抚养孩子长大,经历过无数日夜,孩子的一颦一笑她都尽收眼底,孩子的喜怒哀乐都牵动着她的心。是什么让她们全年无休而且任劳任怨?是爱,平凡又伟大,而折射出的坚强和勇敢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融入孩子的生命中,为孩子健康成长不断积攒力量。如何感恩,用实际行动表达出对母亲的爱,成为天下子女的共鸣。 感恩,需“形”“心”兼具。中华民族历来有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向母亲表达爱意,可以有鲜花礼物,可以有陪伴左右,也可以有一句轻轻地问候。当然,情感的表达,需要以尊重的态度与言行并予以恰当的表现才能实现。乌鸦尚有反哺之情,子女对父母之恩更是无可厚非,但是,子女对父母的感恩不仅仅是外在仪式上的,更应该注意尊重父母内在情感,要尽量在父母生活方式和习惯等方面考虑周全,避免“走形”而不“走心”。 “养儿方知父母恩”,父母的爱,或许当子女为人父母时才能有更深的体会,带着这份爱,孩子们才能更加坚定地前行。父母之爱应该有更广泛的表达内含,作为子女,我们要经常反思,有没有辜负父母的养育?身为父母,我们仍要反思,是否是一个合格的父母?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上好人生第一课至关重要,父母的观念、态度等都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要让“孝亲敬长”延续并传承,使之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最温暖的力量至关重要。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把敬老孝亲当成习惯自觉融入每一天,在生活点滴中感受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致敬母亲,还应赋予更深刻的内涵,让爱的温暖和感动辐射到每一个角落,莫让“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而遗憾终生。 最后,祝天下所有母亲健康、快乐!(蜻蜓点水) (图片源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