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急促的铃声响起,市人民医院有个病号急需血小板。“去哪?”挂断电话,他匆匆坐上了去往日照市区的那趟最早班车…… 在岚山,有一个家喻户晓的“献血英雄”,24年里,他累计无偿献血51次,总献血量达19600毫升。 他是张金海,1974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从小家里穷,没少得到别人帮助,父母教育我一定要学会感恩,将来有机会回馈社会。” 24年、51次, 总计献血量19600毫升 “只要有召唤随时等待着” “第一次献血,哪有不害怕的?”回忆第一次献血,张金海仍历历在目。那是1998年的一个夏日,他瞒着大家来到血站,偷偷献了第一次血。 第一次献血后,张金海对献血知识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工作之余,每隔半年,他便利用周末或休假“偷偷”去日照血站“报到”。因为从未因献血影响工作,同事很少有人知道他献血的事。 “每次献完血,没感到任何不适,也不影响工作状态。”张金海轻描淡写地说:“从岚山骑自行车到日照血站,来回80公里。” 2012年的冬天,一阵急促的铃声响起,市人民医院有个病号急需血小板。多次献血的张金海俨然成了红十字会的“老伙计”,献了十几年血,依然不知道血小板是什么,但他知道,血小板可以救人,听到“病号急需”,他只问了句:“去哪?”就匆匆坐上了最早的那趟班车。 在张金海家桌子抽屉里,最早的一本献血证记载的日期是1998年7月13日,比《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整整早了70多天。24年里,他累计献血51次,总计献血量达19600毫升。 “这只是个开始,献血永远在路上,多献一次血就能多救助一位患者、多挽救一个鲜活的生命。”张金海还成了一名骨髓捐献志愿者,只要有召唤,他随时等待着。 救护老人、抱起男童、温暖同事 “他像太阳一样暖暖的” 张金海的桌上有这样一句话——“学习雷锋,帮助他人,快乐自己”。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 一天早晨5点多,张金海在阿掖山登山骑行,遇到一位老人晕倒在地。他二话没说,冲过去救护起老人。“真替他捏了一把汗,万一讹他咋办?”随后赶来一起运动的小伙伴发现这一幕,有点担忧。张金海却说:“只要心中充满阳光,想着帮助他人,咱就不怕,相信还是好人多。” 2010年秋天,张金海开车到市里执行公务。行至涛雒镇驻地,遇到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被车轧到腿的男孩,在路上拦车。“孩子的腿流着血,”张金海立即停车把孩子抱上车,一边开车往医院赶,一边打120电话说明情况以及行车路线。男孩被及时送到了医院,孩子母亲向张金海要j9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新版的联系方式,表示随后感谢,被他婉言拒绝了。 “他像太阳一样暖暖的。”同事们这样评价张金海。 2010年,单位同事小张新买了一辆车。本来和销售商约好对方赠送四副铝制轮毂,但由于提车时没货,只能等周末到40公里外的4s店里换取。小张刚拿到驾照,又是新车不大敢开,提车时还是找同学帮忙开回家的,又不好意思再麻烦同学,这可让小张犯了难。 小张突然想到了张金海,拨通他的电话。“走,鑫鑫,你张叔叔买了辆新车,我们陪他进城给车换轮毂去!”挂了电话,本来在家陪儿子做作业的张金海,拉着儿子出了家门。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是张金海多年养成的习惯,如今更是戒了酒。有一次,单位同事娶儿媳妇喝喜酒。饭后,有个同事喝了两杯啤酒,觉得喝得不多,准备自驾回家。 同事还没走到车前,就被张金海一个箭步上前,抢走了车钥匙:“走,王哥,我没喝酒,车我来开送您回去!”张金海说。“没事,我喝得不多,路也不远,你不是也开车来的吗?”王哥问。 “没事,我正想活动活动,等会我再回来开我的车。”从酒店到王哥的家少说也有3公里,就这样张金海愣是把王哥送回了家,又小跑着回来开走了自己的车。 热心公益的“拼命三郎” “他还是一名岚山朝阳义工,且是其中最活跃的一员。”熟悉张金海的人都知道,他还有另一个身份。 2016年5月10日,张金海在朋友圈里看到碑廓镇水沟村一户特困家庭因患重病无钱治疗,他立即联系岚山朝阳义工负责人,把病人的情况如实汇报说明,并带头捐款200元。最终,岚山义工全体爱心人士共捐款2万元,帮助这户贫困家庭渡过了难关。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金海对待工作更是尽职尽责。因工作需要,他经常去乡镇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由于有些农民学员白天外出打工干活,他就组织晚上加班加点进行鉴定。无论严寒还是酷暑,他从未抱怨过。 创城又开始了,在义务劳动中,他也是最卖力的那个。35℃的高温下,即使汗水湿透了衣襟,他的脸上依旧是灿烂的笑容,同事们都被感动地竖起了大拇指,赞他是“拼命三郎”。 2018年7月,张金海任岚山区人社局派驻巨峰镇后屯村“第一书记”。期间,他及时摸清村里的底子,掌握最新情况,积极与区级职能部门沟通对接,先后争引各类资金91.58万元,用于村居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改造、村卫生室筹建、成立养老护理中心等一系列工作。 2020年正月初二,正是阖家欢庆时。正在家中享受春节假期的张金海,突然接到镇党委政府发布的疫情防控会议内容。 虽还没接到党委政府的疫情防控通知,但疫情当前,张金海立即奔赴后屯村安排疫情防控事宜,是全镇第一个进入疫情防控状态的村庄。同时,为保障疫情防控正常运转,他带头在村里捐款捐物,购买了酒精、口罩等防疫物资,准备了应急食品,保证了疫情期间防控点有序运行。正是由于他的前瞻性布置,疫情防控期间,让后屯村的村民们过了一个平安放心年。 晨跑、半马、全马、铁人三项 六年跑了15156公里 2021年腊月二十九13点28分,岚山区广场东路,自南往北迎来一个跑步的汉子。四十多岁的年纪,小平头,戴一副黑色蓝牙耳机,着蓝色短款运动衣,穿红色跑鞋,赤胳露踝。 “我已跑了6年多。”每周跑60—70公里,是张金海的必修课,也是他锻炼身体的“法宝”。 刚献血那几年,社会上有些献血有害论调,张金海嗤之以鼻:“献血不仅对身体没伤害,反而有利于健康!我献血二十多年,身体一直很健康,很少生病。” 2017年,为了增强体质,张金海制定了三年跑一万公里的目标。 从晨跑到半马、全马……各种赛事比赛,张金海都积极参加。2019年6月16日,他还成功挑战铁人三项运动。截至目前,专业计步器显示,他已经跑了15156公里。 张金海多年的无私奉献,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2018年10月,他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17年、2019年,先后获第二届、第三届“最美岚山人”荣誉称号;2020年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无偿献血服务奖一星奖”;2021年2月,被评选为2020“日照好人”年度人物(助人为乐)。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花满园。张金海不仅要求自己时时刻刻帮助他人,还时刻影响带动周围的人帮助他人。或许,有些人看来,以上都是一些“小事”。但就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事”,他却一直在坚持做。 如今,张金海坚持“学雷锋”做好事已近30年,坚持24年无偿献血不间断,何来的勇气和力量?是爱,是“大爱”。(全媒体记者 王蓓蓓 王娟) |